福州晉安區宦溪鎮峨嵋村特產峨嵋葉臘石
峨嵋葉臘石是晉安區宦溪鎮峨嵋村特產。礦產位于晉安區宦溪鎮峨嵋村。發現于宋朝,為鄉人零星開挖,明崇禎時開采十分興旺,并被利用于藝術雕刻。民國4年(1915年),梁公津等人曾作過地質調查,證實峨嵋礦氧化鋁含量最高,可達30%以上,品位之高,為他礦所少有。50 年代初期,僅民間開采用于雕刻。1958年起開始作耐火材料和陶瓷原料。峨嵋葉臘石為火山熱液交代形成的大型礦床,儲量607萬噸。有11個礦體,產于坂頭組流紋質角礫凝灰巖中,呈環狀分布在古火山口周圍,最大的1號礦體(加良山)總長度600米,寬13 ~275米。礦物成分有葉臘石、石英、水鋁石、高嶺石。其礦石主要為耐火材料,少量為雕刻石。適用于耐火材料的有3個級品,儲量分別為22.2 8萬噸、120 萬噸和18萬噸。制作的高硅低堿臘石磚,不易粘渣,抗侵蝕性能好,壽命長。工藝石以普通為多,亦見微透明、光滑細潤的芙蓉石。2000年,產量6萬噸,銷往山東、重慶、珠海等地,并出口日本、韓國以及臺.灣地區,年產值約240多萬元。